個人“征信修復、洗白、鏟單”?想貸款的個人千萬別信!這些都是騙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下發《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展開專項治理,目標是到6月底把這類騙子公司統統清理出局。
專項治理專治“征信騙子公司”
《通知》稱,本次專項治理對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
“比如某人有貸款逾期等征信記錄,如今買房子提供個人征信報告想貸款就可能受到影響,然后就可能被所謂的‘征信洗白’公司騙錢。”一位老牌征信公司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征信涉及的主體包括個人和企業,不存在“修復”“洗白”等說法,凡是聲稱合法的、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任何人都無權隨意刪除、修改征信記錄。
事實上,了解到,雖然對此問題早有整治,但信用服務領域一些失信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體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混淆征信異議、信用修復概念,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行騙,威脅人群眾財產安全,嚴重擾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必須嚴查嚴處。
需要澄清的是,“部分中小企業在申請貸款時可能面臨資料不足或存在信用記錄錯誤的情況,影響金融機構對企業資質的評估,可通過信用服務機構提供相應資質、證明,從而根據材料作出修復建議。”上述征信公司負責人說,但這與不法分子宣傳的“花錢鏟除洗白不良信息”的騙局具有本質區別,但往往騙子們就利用此誤導大家。
建立治理臺賬
6月底百分之百清零
“建立臺賬”是此次專項治理的一大亮點?梢哉f,這類騙子公司的“黑名單”已經有了。
《通知》表示,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過大數據監測等手段,篩選出涉嫌打著“征信修復”旗號行騙的市場主體,建立初步篩查名單。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將初步篩查名單按區域推送至各省(區、市)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要和相關行業監管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將相關監管部掌握的“征信修復”機構問題線索納入初步篩查名單,形成本地方專項治理臺賬,于3月31日前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此后每月第5個工作日前完成本地方臺賬梳理更新并上報。
治理目標是,到2022年6月底,各地方專項治理臺賬退出率力爭達到100%,此后嚴格保持動態“清零”。
將騙子逐出市場
征信業面臨大洗牌
此輪鐵腕整治,征信騙子公司再無生存空間。
根據《通知》,對納入專項治理臺賬的治理對象,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要向監管部發送監管提示函,經查證屬實的,要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對其作出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將行騙者逐出市場。對參與“征信修復”違法違規活動的信用服務機構,地方各級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不得與其開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記者查詢天眼查數據,經營范圍涉及“征信修復、征信修復”等關鍵詞的公司超過10901家。這意味著,隨著此輪專項治理的深入,99%的所謂“信用服務”、“征信服務”機構將迎來持牌挑戰。
另一方面,注意到,在信用服務機構風險出清的同時,多家政府主導、國資背景、市場化運作的地方性征信平臺正在進入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下半年以來,江西、太原、甘肅、深圳、上海、北京、四川等多地均已對地方征信公司進行公示,或已完成相關征信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