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又稱“重九”,有長久之意,故而重陽節也素有“敬老節”“老人節”之稱。10月14日,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淳安農商行、嘉善農商行、石嘴山銀行、大連農商行、稠州銀行、寧海農商行、寧夏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在內的多家中小銀行推出了重陽節專屬理財產品,更有銀行在宣傳文案中打出“老年人的專屬理財”吸引老年客戶的目光。
風險等級模糊不清
從投資門檻來看,這些產品的起投金額通常在1元到1萬元之間,產品類型覆蓋固定收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多種,業績比較基準利率通常在3.2%-4.6%左右。資金投向分布在現金、存款等貨幣市場工具類資產,債券類及符合監管要求的債券類資產、資產管理產品等各個領域。
針對多家中小銀行力推重陽節專屬理財產品的情形,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銀行理財多數都屬于穩健類理財產品,適合老年人購買,而老年客戶也是銀行理財的重要購買人群,所以在重陽節前夕推出此類節日特供產品,可以吸引到一批老年用戶。
雖然相關產品以重陽節作為推廣噱頭,不過這并非監管定義的“真”養老理財產品。
9月10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批準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在四地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對養老理財產品的標準,銀保監會要求,試點公司需創設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的養老理財產品,建立與養老理財相適應的治理架構、管理模式、投研能力和考核體系,以及健全養老理財產品風險管理機制,實施非母行第三方獨立托管。
根據監管要求,養老理財產品主要特點就是長期性以及穩健性,且老年人理財應以中低風險的產品為主。但對比發現,上述大部分銀行推出的重陽節專屬理財產品,門檻、投資期限與普通理財產品差異并不大,更多只是突出“重陽節”以及“老年人”這一概念。而在眾多發布重陽節專屬理財產品的銀行中,僅有廣西北部灣銀行一家銀行在宣傳手冊或文案中披露了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均為R2(安穩型),其他銀行均未在宣傳手冊或文案中披露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情況。
“目前多數銀行推出的重陽節專屬理財產品,只是在其設計概念上突出‘老年人’方面的相關主題,其門檻、風險、收益和期限的設定并不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并且有的理財產品只面向小規模的特殊客戶群體,并不適合廣大的老年人市場。因此,此類產品還需將投資者的生命周期和長期養老需求相匹配,兼顧不同投資者的養老需求和風險偏好。并且能夠通過多資產、多策略的投資擺布和產品的精細化管理,充分保障居民的養老金安全,保障投資者利益。”普益標準研究員余可表示。
應重點關注理財產品風險收益特征
在養老理財試點名單落地后,首批產品發布情況一直頗受市場關注。不過時至今日,市場上還未出現有關養老理財產品發布的詳細信息,一位理財子公司人士透露稱,“產品籌備工作已在推進中,具體發行時間還需等待批準”。
無論是購買養老理財產品還是普通理財產品,對老年客戶來說,可支配的資金大多數以退休金為主,因此理財資金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海量的理財產品中,老年人如何買到靠譜的產品?
“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普遍不高,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首先要考察產品的風險,主要從風險等級、投資范圍、歷史凈值波動等方面考察;此外,需要保證產品的流動性,或者預留出足夠的流動資金;在產品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流動性可接受范圍內的前提下,盡可能去追求收益。”劉銀平如是說道。
劉銀平表示,對銀行來說,應做好產品設計、風險管理、銷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工作,保障養老理財產品穩健運行。同時,堅持正本清源,持續清理名不符實的“養老”字樣理財產品,維護養老金融市場良好秩序。同時,充分發揮理財業務成熟穩健的資產配置優勢,創設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的養老理財產品,推動養老理財業務規范發展,積極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