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車企披露交付數據,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仍然保持強勁增長,市場對全年銷量預期產生分歧,近期漲價潮的影響仍需繼續觀察。
在三家新勢力中,小鵬汽車月度交付數據奪冠。小鵬汽車3月交付量為15414輛,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148%;理想汽車以11034輛交付量次之,同比增長125.2%,環比增長311.4%;蔚來交付量為9985輛,同比增長37.6%,環比增長63%。
以季度數據來看,小鵬汽車連續三個季度衛冕。一季度小鵬、理想、蔚來分別交付34561輛、31716輛、25768輛,同比增長159%、152.1%和28.5%。三家目前累計交付量分別達17萬輛、15.6萬輛和19.3萬輛。
原屬第二梯隊玩家近期大有趕超之勢。哪吒汽車3月交付12026臺車,同比增長270%,排在理想、蔚來之前;一季度累計交付30152臺車,同比增長305%,排在蔚來之前。
零跑汽車突破萬臺大關,3月交付10059輛,環比增長193%,一季度累計交付21579輛,同比增長410%。
廣汽埃安銷量則達到2萬臺量級,3月銷售20317臺,同比增長189%,廣汽埃安表示,銷量大增一方面由于2月份已經完成工廠的產能擴建升級,產能規模已經實現翻倍增長,確保供應保障;另一方面得益于埃安在科技、產品、渠道、營銷等方面的創新打法,尤其是混改帶來的全面創新與變革。
比亞迪尚未披露月度銷量,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在前一天業績會上透露,目前比亞迪累計在手未交付訂單已達到40萬輛,還在逐月增加,“今年如果保守估計銷量大概是150萬輛,如果供應鏈、交付方面做得好的話,我們也愿意沖擊200萬輛的年度目標。”
上游原材料成本逐漸傳到至車端,市場格外關心近期銷量情況。上述車企中,除蔚來外其余均在近期調漲價格,涉及車型覆蓋7萬至35萬價格帶,不過顯然漲價尚未對銷量造成影響。
供應鏈壓力主要來自動力電池和芯片兩個方面,前者受鋰資源制約價格上漲,后者尤其基礎芯片存在供應鏈受阻等情況。動力電池方面,碳酸鋰價格單噸價格從6萬元漲至50萬元,每臺帶電量50kWh車理論成本將增加1.3萬元(鐵鋰電池)/1.5萬元(三元電池)。而基礎芯片的散單采購也已經影響到部分車企毛利率。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于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預期呈現分歧,樂觀者看高至550萬輛甚至600萬輛,保守聲音則認為銷量將在500萬輛以下。
中信證券認為,新車價格不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首要因素,因為相比燃油車全生命周期價格仍有優勢,且購車人群消費習慣已經變化。預計整車廠和電池廠將在今年面臨一定的毛利率壓力,漲價對于訂單的擾動預計在1個月左右。由于當前新能源車企訂單充足,3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創造歷史新高,短期看,4月可能是訂單的相對低點,但考慮到新車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預計2022年將依然是新能源汽車景氣大年,維持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550萬輛的預測。
汽車行業專家朱玉龍則給出今年450萬輛的保守預期,還表示2023年或增長難保。朱玉龍近期撰文指出,漲價的影響將在第二季度開始逐漸體現。在20萬元以上的產品銷量影響不會很大;10-20萬影響是最大,因為價格處在敏感帶;10萬以下產品中,原有單車電量35KWh做補貼的車型設計已經沒辦法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