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走出至暗時刻,基本面迎來拐點。近期電力企業紛紛披露年報,華能國際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2046.05 億元,同比增加20.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2.64 億元;華電國際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1044.22 億元,同比上漲12.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9.65 億元,同比降低211.8%。用電需求向好帶動電力企業營收穩步增長,但2021 年煤炭供需失衡,煤炭價格暴漲,導致火電企業大幅虧損。隨著國家發改委穩價保供政策的陸續出臺,煤價得到了有效控制。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通知》明確了煤炭價格合理區間,秦皇島港下水煤5500 千卡中長期交易含稅價格在每噸570—770 元之間。此外,發改委也多次召開會議,強調煤炭的保供問題,引導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火電企業盈利修復預期有望進一步增強。
新能源發電進入快速擴張階段。風電光伏發展動力依然強勁。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1-2月份年全國電力工業數據,今年1-2月國內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1086萬千瓦,同比增長234%;風電新增裝機573萬千瓦,同比增長61%。風電光伏裝機量保持高速增長,未來隨著分布式光伏及海上風電項目的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仍有確定性的增長預期。
相關風電光伏設備行業有望迎來新的利潤增長點。近期,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自查工作的通知》,長久以來存在的新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有望得到一次性解決。拖欠補貼一次性發放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現金流不足的問題,改善財務指標,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火電改造、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將進一步增強電網消納能力。風電、太陽能發電受到天氣氣候影響,具有波動性、間歇性的特征,增加了電力系統的負荷與不穩定性,因此火電未來一段時期內仍是我國主體電源。煤電改造升級具有確定性預期,加快煤電由主體電源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抽水蓄能方面,在相關規劃下,到2025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6200 萬千瓦以上;到2030 年,投產總規模1.2 億千瓦左右。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增加了“加強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相關表述。隨著火電改造以及儲能建設的推進,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我們認為,在政策的調控下,后續煤價趨于穩定。多地工業電價的上調以及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改革的穩步推進,有望為傳統火電業務帶來盈利修復。在國家大力發展風光電的背景下,積極推進新能源轉型的電力企業有望增厚企業利潤。此外,在風光發電不穩定情況下,煤電兜底保障作用凸顯,擁有調節、保障性電源的企業在綠色能源轉型中更有優勢。抽水蓄能發展加速,助力新能源消納。日前,國家電網浙江泰順、江西奉新兩座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同時開工建設,裝機容量都達到120萬千瓦,總投資147.73億元。抽水蓄能電站行業建設迎來加速發展,相關發電設備行業有望受益。
市場一季度表現
一季度市場回調幅度較大,電力行業指數下跌15.20%,上證指數下跌10.65%,滬深300指數下跌14.53%。各子板塊中,火力發電指數下跌18.12%,水力發電指數下跌11.88%,光伏發電指數下跌18.52%,風力發電指數下跌19.08%。
行業動態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文件指出,全面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推進電網裝備智能化建設,推廣應用智能作業、智能監測、智能巡視等新技術,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建設智能變電站,2025 年110 千伏和220 千伏智能變電站覆蓋率達到25%以上。(北極星電力網)
公司公告
黔源電力(002039):黔源電力披露年度報告,2021 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36 億元,同比減少23.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4 億元,同比減少47.15%;基本每股收益0.7678 元。
風險提示:疫情超預期波動、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新能源建設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