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漸暖滿眼春,出門俱是賞花人。連日來,我州各地城鄉花團錦簇,梅花、油菜花、櫻花、桃花次第盛開,“花海打卡”火遍恩施人的朋友圈,“花經濟”效益隨之凸顯。
花兒朵朵,涌動著人們對美好春天的向往。將“花經濟”做成大文章,不僅要讓大家擁有眼前的美好,更要釋放出以花為媒、以花富民的多重利好,催生相關行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因地制宜、突出差異,形成自身特色。在打造花田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點、走差異化道路,讓鄉村旅游盡量避免同質化。賞花經濟可復制性強,如果沒有本地特色,只是單純花海復制,很難吸引游客,“看一眼就走,來一次就不來了”,“花經濟”的更多可能也無從談起。就我州來看,目前花海眾多,各地都有鮮明特點,來鳳縣鎮南的梅花、恩施田鳳坪的油菜花、建始羅家壩的桃花、宣恩黃坪的梨花……盛開的花兒各有特色,各地也緊抓特色,營銷自然風景、風土人情、文化特色。每到周末,不少游客愿意驅車幾十公里,只為一睹花容。這是特色迎客來的最好證明。
延長花期、多元融合,優化賞花體驗。春天里,“花經濟”雖火,但也存在花期短、季節性強、受天氣限制大的缺陷。恩施多樣化的生態結構和山水融合的自然風光,給“花經濟”打下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基礎。在此基礎上,有必要認真研究氣候特點,精心布局四季花種,以沒有“空檔期”的可觀可賞之景,提升體驗、聚集人氣,贏來“不斷檔”的游客。同時,促進農旅融合,加快發展避暑休閑、森林康養等旅游新業態,開發出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借助產業化將旅游“花期”再延長,滿足游客多樣化的心理期待,做到“花好”又“常開”。
創新內容、產業升級,延長價值鏈。單次賞花如何轉化為多次產品消費,是“花經濟”富民惠民的關鍵。筆者欣喜地看到,當下,州內不少地方發展“花經濟”時,都在致力于完善交通、服務等基礎設施,提供采摘、釣魚、燒烤等戶外游玩項目以及民宿、餐飲等。恩施田鳳坪絕壁花海,配套本地民俗表演,油菜花步道兩旁嫁接地方主要特產,售賣田鳳坪菜籽油,提升游客注意力、影響力,這些都是“花經濟”價值鏈延長的有益嘗試和探索。各地在“百花齊放”的同時,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做好“花經濟”的后續長期培育,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帶動更多旅游經濟品牌誕生,讓“花經濟”成為推動為我州“大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